教派名
|
创始人及代表人
|
盛行时间及地点
|
教派特点
|
融合与分支情况
|
天心派
|
各代传人:廖守真—萧安国—萧道—袁元泰→1:史白云—费文亨—陈—中;
2:张湖山—傅道判。
|
北宋末,南宋初,路时中以传天心正当名于世,《天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南宋末,有廖守真传行天心法。到元代又有雷时中《度人经》
|
|
符箓三宗分衍列派之一
|
楼观派
|
相传开派祖师为尹喜实际创始人:梁堪 有传人王嘉、孙彻、马敛、尹通、牛文侯、王道义、陈积宝、王延、严达等
|
魏晋时形成于陕西,隋唐时达到鼎盛,元后合并于全真教。
|
以崇奉《道德经》、《西升经》、《老子化胡经》,与佛教争正统地位而闻名。
|
|
净明道
|
祖师:许逊 弟子有: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吁烈、黄仁览,钟离嘉等,称十二真君。
|
宋元间在南昌西山兴起,由灵宝分衍而成。
|
主要经典:《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净品枢真经》、《净明正印经》全称“净明忠孝道”。
|
|
玄教
|
创始人:张留孙(元初龙虎山道士)。 第二三四五代分别为吴全节,夏文泳,张德隆,于有兴。
|
于元世祖时活动于江南一带。
|
|
由龙虎派分衍而来
|
太一道
|
创始人:萧抱珍
|
初行于河北一带,元世宗时教声渐振,东渐于海。又于京城据有宫观。
|
金朝北方三大新道教之一。崇尚祈禳符箓,渊源于天师道。文化素养相对较低,故未能成为道教主流。
|
元末衰亡。
|
龙门派
|
创始人:赵道坚 祖师:丘处机 第二代以后之传人分别为:张德继、陈通微、周玄朴、张静定和沈静圆两支、卫真定、赵真崇、沈常静,王常月等。
|
繁盛于江浙一带。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皆有其派的传播。中心在江南,受南方正一道的影响。自金元时创道,至明清时仍有流行。
|
奉《龙门心法》为经典。
|
为全真道之分派。以后又有崂山派,派之分支。
|
清虚派
火居派
|
创始人不祥
|
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 至近现代仍有流传。
|
其中清虚派信徒要求出家于道观,主要从事超度亡灵等活动。在一些节日,亦为民诵经祝福。火居派则从俗而居。
|
受龙门派等教派影响,但又与本地宗教 结合,在形式上有明显 的变化。
|
在理派
|
创始人:杨来如
|
创立于清初,于民国年间仍有流传。 以天津为大本营,向上海、北京、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江西及东北、内蒙等地传布,逐渐形成全国性的规模。
|
脱胎于全真教,为民间秘密宗教之一。有刊物《理铎》,全国性领导机构“中华全国理教联合”,及3000余所在理教公所。初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后以举办慈善事业为宗旨。
|
|
伍柳派
|
创始人:伍冲虚、柳华阳
|
明末清初流行。
|
有柳著《金仙证论》、《慧命经》等,为普及内丹学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