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于天静宫 - 新闻中心 - 道教风俗 - 道教文化 - 道教览观 - 洞天导游 - 功 德 榜 - 老子文化研究会 - 主持简介 - 道教视频 - 亳州市道教协会
 
学会概况
学会动态
学术研究
道教文化
道商文化
讲师团
老子故里考
 
     
 

电话:

0558-7308259


 

学术研究


从老子的福祸观所想到的
来源:   添加时间:2016-2-16   点击:5722
 

从老子的福祸观所想到的

 

文/张照人

 

自古以来,福与祸就是一个很家常的话题。

福,一般指享受。《韩非子》给“福”作了精辟的诠释:“全寿富贵之谓福”。时代不同了,人们对“福”的概念也产生了变化。现代人常说“健康是福”、“平安是福”。什么是祸?祸指灾害、灾难。荀子在《劝学》篇里说:“福莫长于无祸”。换言之,无祸便是福。

关于福与祸,《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58章)明确告诉世人:灾祸是福祉的依倚之处,福祉是灾祸的藏身之所。也就是说,祸能生福,福能惹祸。

老子关于福祸关系的精辟论述,说明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推断: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一切事物内部无不存在互相对立而又相互转化的因素,这是辩证法。为了避免矛盾向不利的方面转化,老子告诫人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又说:“知足者,富。”老子的辩证唯物主义福祸观,两千年来对人的立身处事,对社会的安全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汉朝刘向《说苑·敬慎》一文中说:“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在平凡的生活中,福在“隐约”中产生,知足者常乐。身在福中,如果“得意”忘形,灾难则往往会不期而至。现实生活中,一个个贪官在身居要位时,以权谋私,聚钱敛财,挥金如土,最后走入高墙,身陷囹圄,其根源在于“得意”,在于“不知足”,在于“利令智昏”。由此看来,一个国家,一个人在百顺之境 ,在鸿运面前,应该“居安思危”(《易经》),万不可“得意”忘形。

晋陶渊明在《命子》一文中说:“福不虚至,祸不易来。”这句话告诉人们福是实实在在的,不能徒有虚名,哪怕是一时一事。这样,祸即会远离。究竟什么是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儒家说“仁爱”是福,道家认为“无为”是福,佛家赞扬“善德”是福。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主人公傅老大认为“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是福。”傅老大只求对环境的适应,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他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享受,所以他说:“幸福就像毛毛雨……”。有了对“福”的正确感悟,在金钱与名利操盘的现实生活中,挣有限的钱,过有底线的日子,做有分寸的事,爱财取之有道,不贪不浮,一切循规蹈矩,祸与灾是不会轻易降临的。即便是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灾祸,只要经过努力去抗争,也可以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如何去寻求幸福?唐代刘禹锡在《天伦·上篇》中说:“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所谓“善取”,即一个人常常行善积德,福气自然就会降临。列夫·托尔斯泰说:“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一个人要一辈子做好事,做善事,自然会五福临门;作恶多端,杀人越货,必然会召来灾难。《三国志·蜀书》中有一句警世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纳福避祸的灵丹妙药。

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往往大同小异;但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灾难就千差万别。一个人一生可能遇到很多坎坷和灾难,但不一定都是坏事。我个人20岁时走上讲台执教,21岁被打成右派分子,十年流浪,十年铁窗。当我40岁得到彻底平反时,我并不因“冤案”而耿耿于怀,我反觉得20年的风雨人生,使我懂得了许多世事,这是一笔别人不可拥有的财富;有时,我反引以为自豪。萨迪在《蔷豫园》中说:“与其先享福而后受苦,不如先受苦而后享福。”我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个结论。眼下,我已80岁高龄,儿孙满堂,身体健康,天伦之乐使我陶醉。所以我常想: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才能达到超俗的境界。

身在福中的人们,知足吧。太平盛世,就是有点喧嚣和灰尘,但那不是主流。万万不可求全责备,动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应该用心去感悟这来之不易的温饱与和谐。想一想: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那些空难中离开人世的无辜,更还有那些死于战争硝烟的孩子……,朋友,你难道不感到活着就是福份吗?

关于福祸的论证,我信奉老子。

(作者系涡阳县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