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关于天静宫 - 新闻中心 - 道教风俗 - 道教文化 - 道教览观 - 洞天导游 - 功 德 榜 - 老子文化研究会 - 主持简介 - 道教视频 - 亳州市道教协会
 
学会概况
学会动态
学术研究
道教文化
道商文化
讲师团
老子故里考
 
     
 

电话:

0558-7308259


 

学术研究


唐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所存老子身世及其故里史料信息初探
来源:   添加时间:2016-2-16   点击:7543
 

在目前关于老子身世故里的史料信息中,晚唐前蜀著名道士广成先生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所搜集的相关历史资料无疑是最全的,在此书中,他对唐代和唐代以前六十家《道德经》注释进行了比较、存录,又多方概括了各家注解的意向和宗旨,采集众书文献考证补录,方才纂成。众注释名家中,自尹喜、河上公以下,我们所熟知的还有张道陵、严君平、王弼、何晏、郭象、钟会、孙登、羊祐、陶弘景、卢裕、杜弼、梁简文帝、鸠摩罗什、魏征、徐邈、杨上善、成玄英、唐玄宗等名家,所以,历来研究老子和《道德经》的学者都十分重视这部书。


《道德真经广圣义》在一开始的前三卷——《叙经大意解疏序引》、《释老君事迹氏族降生年代》和《疏玄玄道宗降生伊亳》之中,存录了大量唐代以前文献所载关于老子的身世信息,这无疑为后世的人了解老子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今将书中这部分文字信息逐条整理于下,以方便老子研究者考索。



一、关于老子氏族世系信息的原始记载资料


杜光庭纂录的《道德真经广圣义》所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主要在于其对所采录的大量原始历史信息资料几乎作了完整保存而没有凭着一己主观任意删削,这十分难得。在此书中,杜光庭对老子氏族的几个版本都做了保留。


1、《大唐天潢玉牒》版本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即颛顼);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娲;娲娶有乔氏之女,生咎繇,咎繇理狱为理姓;咎繇生伯益。伯益之后,代为士师,至理徵避夏桀乱,遁居伊侯之墟,食李实,乃改为李氏。


李徵生利贞;利贞生昌祖;昌祖仕陈为大夫,因居住苦县;昌祖生明,明为陈相,葬濑乡之北立庙,因有相城;明生庆宾;庆宾生灵飞,一名处会。灵飞深隐不仕,内修其道,以天水尹氏女为妻,居于濑乡……既诞生老君。一说也。


或言:周定王时天水尹氏女嫁李灵飞,因生老子。一说也。


2、《李氏大宗谱》版本


李氏之姓,其先黄帝,之后姓公孙,曰轩辕,元妃西陵氏生昌意;昌意之妃方雷氏生少昊,曰青阳氏;少昊次妃名修房,生大业;大业之妃扶始生皋繇;皋繇生伯益,一名翳,帝舜封之于赢,因姓赢氏;伯益妃姚氏生若水;若水生昌贵;昌贵生景仆;景仆生仲行,仲行为周成王诸侯,谥曰非公,至周宣王时赐裴姓。裴氏之孙曰庭坚,庭坚有女,贞洁不嫁,居住楚国濑乡曲仁里,因食李而孕,因生老子,以李为姓。老子娶天水尹氏女,因生利贞。此一说也。


3、附《唐书·世系表》及古《世本》所载版本


《唐书·世系表》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即颛顼;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莘;女莘生咎繇,咎繇为尧理官,因理姓;咎繇生伯益。


《世本》: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莘;女莘生咎繇,咎繇为尧理官,因李姓;咎繇生伯益。


《世本》里氏,咎繇之后为理。殷末,理微,孙仲师遭难,去王姓里。又,皋陶为理,因以官为姓。


《世本》之《秦嘉谟辑补本》又云: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云皋陶为大理,《管子》作皋陶为李,则理李通用;《史记·魏世家》有李克,《韩诗外传》作里克,则李里并通。《广韵·六止》引《风俗通》云李氏,李伯阳之后,采老子子传之说。


《世本》:相里氏,晋大夫里克为惠公所灭,克妻司城氏携少子季连逃居相城,因以为氏。


4、附诸家书世谱系所载老子及其后代资料


《史记索引》:葛玄曰,老子,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


《老子本纪》《楼观先师传》:老君生而能言,指李树曰,此我姓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军,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之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希望卯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本》段干氏,老聃生宗,魏将军,封段干;宗生注及司;注生宫;宫生谱。


《世本》段氏出老子。段干木之子段干隐如入关,去干字,为段氏。


二、关于老子身世以及亳州故里的原始记载资料


在唐代以前,关于老子亳州故里的确切地址是从没有争议的,那就是:亳州真源县太清宫。但对老子故里的描述,历来文献说法却并不统一,比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开篇就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然而对此文义的引申解释,却有多般,《史记集解》引《地理志》云:“苦县属陈国。”《史记索隐》则驳斥集解说法,依旧坚持太史公的说法,云:“苦县属陈国,误也。”然后,一一厘正:“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至高帝十一年,立淮阳国,陈县、苦县皆属焉。淮阳国,景帝三年废,至天汉三年修史(即《史记》)时,楚节王纯都彭城,相近。苦县此时属楚国,故太史公书之。《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晋《太康地记》云:“苦县城东有濑乡祠,老子所生地也。”虽然其地则一,但历来总是说法有多般,皆源于朝代更替、地理名称改换。


在杜光庭编纂《道德真经广圣义》过程中,对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各种老子故里、老子故里相关地名变迁都作了极其详尽的梳理,如伊亳、陈人、楚县人、陈郡、谯国人、相人、苦县人,皆理清了其称谓变故,这是个很大的贡献,这为后人正确认知老子故里、避免在不同地名称谓上产生歧义提供了准确线索。今录其原文如下:


1、历来文献中对老子亳州故里的说法


玄玄道宗,降生伊亳。降生伊亳者,伊,即伊侯之墟,是老君之祖徵(理徵)避桀难之所,其地在苦、相二城之间也;亳者,亳社之地,古谓之亳,后乃殷墟。殷自汤(成汤)受命,至十九王盘庚八度迁都,方都于亳,即殷之都也。


或云陈国,即太皋之后所居,谓之陈墟,在宛丘之侧。按禹别九州,苦县是豫州之分。武王伐纣,既有天下,乃封舜之后胡公满于陈。其时舜之后已为胡国,胡在沈、蔡之间,而陈在今(唐代)颍川。武王尊舜,故迁其后于陈。


陈国自胡公满之后历春秋四十余世,为楚所灭,故云楚县。秦并楚,为陈郡。汉灭秦,改陈为淮阳郡。郡大县小,郡管县,故淮阳郡管阳夏、宁平、苦、柘四县。后汉章帝改淮阳为陈郡。


或云谯国者,今太清宫东北四十里有谯城是也。


或云相人者,宫侧有古相城(《世本》相里氏亦证)。


或云苦县者,亦春秋统郡之县也。故苦县城在濑水之东,基址存焉。其苦县后改为谷阳县,大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皇帝改为真源县。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亳州刺史上表黄巢亳州兵败之事,升真源县为赤县。


2、唐代时老亳州故里遗迹


老子祖上李昌祖仕陈为大夫,因居苦县。昌祖生明,李明为陈相,葬濑乡之北,因为相城。


汉桓帝梦见太上老君,特诏陈相边韶于老子生处旧宅修祠立碑,碑为《边韶老子铭》,祠侧有李母庙,祠内古有虚无堂,堂之前有三桧以及余桧千株,九龙井、炼丹井、升天鹿迹台古迹依然。左带灵溪,右环涡水,其地显畅,宴惟胜所。


濑水在宫西,以水为乡,故为濑乡,或为厉乡。


老子宅历代帝王每加修饰。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文帝命内史舍人薛道衡立碑修庙。薛道衡感于老子事迹之神奇,立碑有云:“感日再诞,莫测受气之由;指树为姓,未详吹律之本。”昔京房吹律而定其姓也。


唐高宗乾封元年上老子尊号为玄元皇帝。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戊子,改老子宅为太清宫,以汴州刺史为宫使、亳州刺史为副使。


国朝,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六圣真容并列于老君左右。


3、唐代时老子亳州故里故事


在《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第二十六老子“显降生就此门中”,对老子故里事迹,杜光庭也记录了各种说法。


老子亳州降生之时,九龙吐水以沐圣姿。龙出之地,因成九井。今现在亳州真源县太清宫中也。


老子欲明妙道须在修功,示有炼丹以劝勤修。今亳州宫中有炼丹井、炼丹桧并存。


老子教人习道内外俱修,既要炼丹,也要练气,今虚无堂在亳州宫中。


老子功成轻举而去,今亳州宫中有鹿迹桧,即老子乘白鹿飞升之处,其树现在。


老子降生郡国,即古楚国之分苦县,因城为名;濑乡,因水为名。曲仁里,在九龙井之西、灵溪之侧。其县本名苦县,汉魏以来名谷阳县,乾封元年改为真源县,中和二年升为赤县。


老子之母大唐追尊先天太后,今有宫,一在亳州太清宫之北,一在楼观升天台上。


老子旧宅前,汉边韶碑与隋薛道衡碑于今并在。


圣唐受命之年,亳州旧宅枯桧再生以彰子孙,其桧今在,号再生桧。


隋文帝开皇五年、大唐武德三年、上元元年、太极元年、天宝七年、宝应元年、大历三年、会昌二年等,亳州旧宅皆现瑞祥。


咸通十年,徐州贼庞勋……白刃围逼亳州,其日黑气大雪,贼徒冻死解围;黄巢余党围攻亳州,神乌绕城……贼解围而去。


中和二年,亳州刺史潘稠奏功太清宫灵应……遂升为赤县。


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杜光庭所保存的这些老子故里以及身世线索的原始资料,对后世的人研究老子、了解老子、学习老子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对其身世和亳州故里的探索,是非常有价值的。


中国历史从未间断,各种典籍浩如烟海,除了耳熟能详的二十五史之外,各种图经文献、方志地乘、论文考据……林林总总可谓多矣,而就地理志而言,唐宋之后,越分越细,越来越精详,尤其明清两朝,考据学的兴起,使得各地方地理志都附带着古代地名变迁和考证资料,我们利用这些历史地理知识,完成与杜光庭时代老子故里身世信息资料的对接,从而彻底揭开老子故里之谜,应该不是难事。


杜光庭原为儒生,应九经举不第,遂入山学道。唐僖宗时召为内庭供奉,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入蜀,晚年居青城山白云溪,卒后即葬其山。


(作者:涡阳县天静宫老子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